麦霸默言 |
城市印象(5):雕塑与建筑 作者 拒昵 日期 2010-3-14 4:21:00
雕塑应该是一种抽象的艺术表达,虽为实体,但内涵较广。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用于形容城市雕塑,我想亦很恰当。 在纽约,对雕塑突然开始关注并有点兴趣,是走进哥大(哥伦比亚大学)校园之后。这个地处纽约市区、空间狭小的世界名校并没有华美气派的外貌。酱红色与水泥灰的主调色彩,排列局促但很井然的建筑,散发着古旧而坦定的质朴气息。在校门附近的宣传栏里,见到了与希拉里并列的杨澜,一身浅色的装束,美丽并淡然,与这座学府的气质相宜。这是题外话了。 在这个弹丸之地就见到六、七尊雕塑,或置于室内,或立在户外,分外密集吧!除一处为银白色金属质地,其余均为深沉厚重的黑色,或形象平实,结构简单,或通体庞大,设计复杂,或写实或抽象,制作者的蕴意究竟何在,就不得而知了。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穿过街市、连接两个校区的Charles H Revson Plaza上,有一个中空的球形雕塑,类似人眼,驻足院内透视校外,便能把整个城市街区收纳到眼底。这是否正寓含着对莘莘学子的殷切期望——纵然身在象牙塔,亦应开阔视野,放眼世界?或者可以解读为,眼睛不仅要用来博览群书,还要用它去洞察世界?哎,我也只能领悟到此了! 在著名的Wall Street终于见到了那头气盛的铜牛,纵然面对熊市,那尖挺的犄角、飞扬的尾巴和结实的肌肉,也散发着强劲的雄性力量。这条不长不阔的街道已有些许锈蚀斑驳的痕迹,但它在世界金融史上的显赫地位与辉煌成就却难以磨灭,世界各国游客的虔诚与向往也无法阻挡,顶礼膜拜般,前来观瞻。旅店老板的观点甚是极端,她直言,如果不能进入华尔街,就失去了活在纽约的意义。只是在我这样的过客看来,它不过是一条陈旧而且正在破败的街区而已,即使放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大城市,都普通得不能再普通。这就是纽约,或许只有真正生活其中的人们才有深刻体会,关于它的神奇,关于它的魅力。 世贸中心一片废墟上已经开始响彻着隆隆的机器声,新的规划工程已经启动,那个曾经作为城市地标的建筑只能留作历史和记忆了。帝国大厦依然矗立在第五大道上,纵然走出丈里之地,我的尼康也很难囊括全貌。夜幕中的“帝国”是个孤独的巨人,赫然于楼宇丛中,却终究不能与星辰为伴。若是换我,成为“象征”干吗?无论如何,也不过是一幢楼而已,还能有怎样的蜕变?时代广场更是现代建筑工程的集聚地和展览馆,高楼林立,抬头望去,那片本来极为广阔的天空早已被切割得支离破碎了,即便每一次切割都有黄金分割的视觉美感。
![]() ![]() ![]() ![]() ![]() |
载入中...
About Me镜子里,我看到自己;博文里,我认识自己;而从你明澈见底的眸子里,我终于找到自己 载入中...
newlog载入中...
Recent Comments载入中...
Recent Message载入中...
LinksSearch载入中...
Statistics载入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