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孟”中人 作者 拒昵 日期 2012-11-28 14:54:00

临走前的晚餐是在Brac Center吃的。本来准备随便打发一下,填饱肚子就行了,转念一想,若是这样的话,当初决定多呆一天又有何意义呢?所以还是决定出去多体验一些当地民风民俗。

招待我的依然是那位戴着眼镜、面带微笑的达卡男子,他一直保持着惯常的友善,走上前来,说了一句“你好”,大方地向我示好。他递给我菜单时有意翻到中国菜的那一页,而我更愿意点孟加拉的传统菜肴,他显然很开心,为我推荐了一道有鸡肉、胡萝卜、洋葱的咖喱菜,菜名我完全记不住了,长长的一串。趁着点菜之机他跟我聊起天来,问起中国最有特色的传统菜,还提及他有个中国朋友,而且是通过Skype认识的,说起这个话题时,一脸的喜悦。一边跟我聊,他一边拿余光瞟着餐厅领班,显然是被盯上,被责骂。

领班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虽然一脸的威严,但是也很乐意跟客人们聊天,趁给我上菜之机,也攀谈几句;递给我餐巾纸时,还不忘问一句,在中文里这东西应该怎么说。宾馆里的孟国人都会简单的中文,例如“你好”、“谢谢”,但是三个字的中文对他们来讲还是有点困难。这位领班第二天早餐时还跟我说起附近的贫民窟,一个四面环湖的岛上棚户区,湖岸则是成片的中上层公寓,形成了鲜明的比照。穷人们出入借助于最原始的小木船,原以为那些荡漾湖中的船只是城市人度假休闲的工具,却没想到担当着如此重要的功能。每次乘座需要支付5塔卡,大概相当于4毛钱左右。

回来之前整理行李时,发现还有一些没吃的面包和方便面。扔掉很可惜,最后决定给宾馆里的服务生。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正在收拾廊道,我叫他进来,并把食品递给他时,他依然有些生怯,听完我介绍方便面的吃法,他还是有点儿不相信,最后再次跟我确定,他是不是真的可以拿走。我点了点头,他腼腆地笑着跟我道谢。

去机场的路上,依然一路逛堵。司机是一位才23岁的年青男子,这个年纪对于孟加拉人来讲,是适婚年龄,通常他们在21-25岁就结婚成家了。说起结婚,他也有自己的计划,那就是想娶一位印度女孩,因为可以得到一笔嫁妆。对于一个家里有5个兄弟、7个姐妹的男人来讲,这或许可谓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能有效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是呀,对于一个月薪才不过7000塔卡(不到600人民币)、每天需要工作9个小时的人来说,任何外来接济都是有用的。其实,这个收入在当地并不算低,还有不少人每月只有4000塔卡左右的收入。可是怎样才能去印度娶妻,他缄默了。

在云南转机时,遇到一位来中国的孟籍工程师。他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在一家做钢铁制品(例如发射塔的钢结构)私人公司上班,这家公司与首钢有合作,而他此次来中国的目的是监察产品质量。看来是个中层。不方便问起他的工资,只是打听到,在孟加拉,通常大家还是有机会上公立大学的,但是私立大学的学费昂贵,并不是一般老百姓能够上得起的。有钱人还可以选择出国深造。本科毕业之后通常能够找到工作,只是现在的竞争压力也很大了,通常每月工资能在14000塔卡左右,近是工人工资的2-3倍了。他结婚时在达卡买了一套公寓,差不多相当于24万人民币。虽然孟加拉的雨季之前潮湿闷热的天气非常煎熬,但对于他这样的人来讲,要用空调的话,还是不太现实的。每月的电费差不多15美金,几乎相当于低层人们工资的三分之一了,要是再用空调的话,电费还要翻番,普通老百姓差不多只用5美元的电费而已,甚至更少。虽然他此次很想来购物,但是也提到了一个困惑,那就是06年第一次来中国遇到的困窘——中国人老百姓很少能说英语,因此不得不需要一个翻译。现在还如此么?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要看他遇到什么样的人,或者上哪里了。

老孟对中国或多或少都有些向往,而被他们向往的中国人也怀有更美好的憧憬。通往理想王国的道路正是我们此行的目的,虽很遥远但并不迷离。

发表评论:
载入中...

载入中...

About Me

镜子里,我看到自己;博文里,我认识自己;而从你明澈见底的眸子里,我终于找到自己

载入中...

newlog

载入中...

Recent Comments

载入中...

Recent Message

载入中...

Links

Search

Statistics

载入中...

中关村首页 | 博客首页 | 意见反馈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