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载入中...

公告

载入中...

分类

载入中...

日历

载入中...

登陆

载入中...

最新文章

载入中...

评论

载入中...

站点统计

载入中...

我的好友

载入中...
回龙山山会orange|2008-4-7 21:32:00

  回龙山是文登县城南面三十里路的一座小山,原名昌阳山。山下一个村庄叫山东村,人们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村庄竟以一个省的名字命名。大概是明朝弘治年间的时候,这个不一般的村子发生了一件不一般的事情。村中有一个李老汉,其妻是柘阳山后郭家人,怀胎一年零三个月生下一个长着尾巴的儿子。儿子长得很快,不几天就独来独往,白天外出,夜晚回来吃奶。每次吃奶,其母昏厥。李老汉就点上灯,用瓢扣着,手持镰刀进行观察。原来是条巨龙,尾在梁上,头在母怀。李老汉挥镰就砍,龙飞走了,尾巴却被砍下来。李老汉被它飞走时带起的飓风所挟,掉进大海里淹死。而后,这条龙为百姓解除干旱做了许多好事,闻名全国,外地都称它“秃尾巴老李”,在文登习称“李龙爷”。文登人感到自豪的是文登的龙与全国任何地方的龙都不一样,文登的龙是人生的,是吃人奶长大的,又是为文登百姓造福的。李龙爷的母亲死后,葬于柘阳山。清康熙五十三年,李龙爷将母改葬于昌阳山,并在这里显灵,一时轰动乡里,百姓纷纷捐资,在山上修起龙母坟,在山下的山东村修建龙王庙。因为龙又回来了,将昌阳山改名回龙山,并在回龙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山会。

  回龙山是一座平顶孤山,山顶西头建龙母祠,东头建龙母坟。龙母坟红墙环绕,坟上长满迎春。坟前有一玉碑,上书“龙母之墓”四字,还有一棵柘树,酷似一把雨伞,树前建有一座香火池。两条甬路直通山下龙王庙大殿,大殿金碧辉煌,雕梁画栋。大厅塑神龙巨像,身披黄绸大蟒,右有雷、闪、风、雨四神相配,院中有一个高九尺的生铁炉,前庭大门两侧有四大把门将军,门两旁有一对石狮子。七尺高门台,台阶下左右有灯塔一对,旗竿一副。旗杆两旁有本地槐两棵,树枝盘曲而长,人称盘龙槐。前面是广场,南端有戏楼一座,山前有甬路,东行至山脚下,是龙母故居,建有大殿,前后两幢,后为龙母住宅,前为龙母庙,庙前是对口戏楼,山会时两座戏楼便唱起了对台戏。东面田滋河边有龙母庙一座,庙前有长五丈宽三丈的圆形水池,红墙围绕,墙上塑八仙之像。池旁甬路东进西出。这池叫“龙池”,由龙王庙、龙池,到龙母庙、龙王殿,再到山顶龙母坟、龙母祠,整个建筑长达五华里,一个回龙山就被一个龙字清清地写着,重重地描着。

  回龙山山会每年一次,自农历三月初一到初五,共五天,三月初一开山,当地善男信女和远来赶山会的前往烧香许愿。做买卖的人上山建货场、安货摊。初二是龙母的诞辰。这一天戏楼里好戏连台,精彩纷呈。另外,南至南海,北至威海,西至杨里,东至高村,方圆上百里内都来上会。各村的节目繁多,有开道锣、震天鼓、旗幡队、高跷队、节鞭队、棍棒队、打击乐队、丝竹乐队、高抬阁、龙门楸、骡驮大元宝、耍龙、舞狮子、武松打虎、龙王架、龙母架、金瓜、钺斧、朝天蹬、日月扇等。自清晨开始,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卖膏药、捏泥人、拉洋片、卖唱、说鼓书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更有沿海渔民为祈求龙母保佑,抬来剥过皮的整头肥猪、抬筐大的饽饽和鲜活的鱼虾。初三至初五进行物资交流,远自东北三省和河北、河南、山西等地的客商也来做买卖。日用百货、生产资料、穿戴布料和家禽牲畜等等,一应俱全,饭店及小食铺也在山上开灶设点。山上还有二百多架宝棚,赌徒也云集而来,吆五叫六喊声不断,山会成了胶东半岛最大的山会。

明清两朝香火盛极一时的宋村回龙山,几经战乱,特别是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极度洗劫,尔今荡然无存。

从去年开始当地各级政府正式招商引资重建回龙山,希望恢复当年回龙山鼎盛时期的山会。

  • 标签:回龙山 山会 
  • Re:回龙山山会访客KPGr37(游客)|2008-4-8 11:17:00
    访客KPGr37(游客)回龙山,还以为是回龙观呢,,去爬过没啊
    发表评论:
    载入中...
    中关村首页 | 博客首页 | 意见反馈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